张立教授课题组2018级博士生唐如春在Conservation Physiology杂志发表文章
2020年1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级博士研究生唐如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onservation Physi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Raging Elephants: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Physiological Stress and Reproductive Potential in Wild Asian Elephants(DOI:10.1093/conphys/coz106)的研究论文,介绍了人为干扰胁迫压力下的野生亚洲象种群的生理适应。
人为干扰是当下威胁野生动物生存与繁殖的全球性因素。亚洲象被INCU列为濒危物种,同时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中国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为216-243头,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加之日益加剧的人象冲突,我国亚洲象的保护呈现出野生种群过小、繁殖缓慢、易受惊扰和攻击性强、伤人致死事件增加等问题。本研究通过非损伤性取样,提取和检测野生亚洲象粪便中皮质醇、雌二醇、孕酮等类固醇激素,确定群体的应激状态和繁殖状况,分析动物对不断加剧的人为干扰的生理适应,探讨栖息地丧失和人象冲突等对野生亚洲象种群繁殖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同时本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人为干扰强度进行量化。结果显示,野生亚洲象对人为干扰表现出强烈的应激反应,并且应激水平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是引发种群应激反应的重要的人为干扰因素。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地方种群的应激水平及其领域内的人为干扰情况,我们发现,种群水平上的应激水平反映的是种群对整个领域内人为干扰的长期适应。我们还发现,人为干扰会抑制种群的繁殖潜力,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改变介导的。本研究的结果也说明了非损伤性生理监测在评估管理决策和帮助制定保护策略方面的有效性。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408)的资助。张立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conphys/article/8/1/coz106/5678846#19227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