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张立教授在《中国日报》发表智库文章
《中国日报》智库 China Watch 11月13日刊发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系张立教授的专题文章,对过去五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标志性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十五五”时期工作重点作出前瞻性判断。文章指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正从“重规模、重范围”迈向“重质量、重成效”的新阶段,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治理体系已进入深度推进期。
文章强调,作为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与管理体系。国家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国家公园体系加快构建,多项生态立法不断完善,为从中央到地方的生态治理奠定坚实基础。在制度落地过程中,大熊猫、亚洲象、东北虎豹、雪豹等标志性物种栖息地得到系统保护,生态廊道建设不断推进,长江、黄河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取得显著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碳中和战略协同发力,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落地。
面向未来五年,文章认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进入“以成果为核心”的阶段:保护评价体系将更加注重实际生态成效,包括物种恢复、基因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整体生态连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深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和投资决策;生态修复将以科学监测与长期机制为支撑,以大尺度生态廊道与系统性修复工程为重点;海洋与淡水生态保护将与陆域保护并行推进;绿色金融、生态补偿、生物多样性信用等机制将逐步完善;同时,生态治理透明度、科技支撑体系与公众参与度将进一步提升。
文章表示,中国已经具备全球生态治理重要贡献者的制度基础和实践经验,未来将在科技创新、资源动员和国际合作方面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