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快讯

第十八届鸟类学大会

20251023日至27日,第十八届中国鸟类学大会在广西大学成功举办。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和 Avian Research 联合主办,广西大学林学院和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4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英国、俄罗斯、奥地利、瑞士、荷兰、澳大利亚、芬兰、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近1100名代表参会。本届大会以“喜迎中国鸟类学研究新百年”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我国鸟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国际成果,进一步促进了学科交叉与国际合作。会议设置6场大会特邀报告、3场青年特邀报告、28场专题报告会(168个报告)、7场快速报告会(95个报告)、7场圆桌讨论,并展示112份壁报,共收录论文摘要430篇,参会单位超过150家,各项数据均创下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的新纪录。

我院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参与本次学术盛会,由张雁云教授、张正旺教授、邓文洪教授、董路教授等九位教师及47名研究生、博士后组成代表团全程参会。会议期间,张正旺教授邀请的英国牛津大学Tim Coulson教授作大会报告,系统阐述了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的统一框架,深入解析了岛屿极大型与极小型物种的形成机制,并强调了气候变化对鸟类种群动态的深远影响。在本次大会中,我院师生积极参与各项学术交流环节,充分展示了学院在鸟类学领域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成果。共呈现25场分会场报告和14份墙报,其中包括13场口头报告和12场快速报告,内容涵盖鸟类繁殖行为调控、迁徙路线监测、濒危物种保护等多个前沿研究方向,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张正旺教授发言)               (邓文洪教授主持报告会)

在大会颁奖环节,张敬刚老师荣获郑光美鸟类研究新秀奖,该奖项旨在表彰在鸟类学研究中展现出突出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我院师生在其他学术奖项中也表现优异:赵晨阳、汪卉、李东阳、弓瑞豪荣获优秀报告奖;张天霈、黄彧、王畅、柴子文荣获优秀壁报奖

同期举办的第21届全国鸟类学研究生翠鸟论坛上,我院研究生再创佳绩:洪梓涵、黄晨静荣获最高荣誉金翠鸟奖,赵晨阳获银翠鸟奖。在论坛优秀墙报评选中,高俪纯、李家惠、凌菲阳、张天霈四位同学荣获优秀墙报奖,充分展现出我院研究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蓬勃的创新活力。





大会期间同步举办的观鸟比赛也得到我院学生的积极响应,多支队伍踊跃参赛。其中,"冠麻鸭队""旺旺旺队"表现优异,分别荣获"至尊鸟种奖""新纪录奖",以及"优胜奖""新纪录奖",展现出我院学子在野外观察与公众科学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





参会同学也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蒋文妮同学表示:“听了很多前沿的报告,各个领域都有新颖、有趣、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工作;见到很多意想不到的解决思路,但也不失严谨性地把那些老问题、新问题回答的很好;第一次做报告,跟大伙交流了自己这几年的野外进展。每次学术交流大会,把一堆认真把科研这个事儿做好的人聚在了一起,在这样的氛围里交流,特别好。”邱子馨同学则谈到:“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中国鸟会。从2023年初入生物学、生态学学术大门,作为一个跨专业的学生独自来到南京,认识到新奇而广阔的鸟类学学术世界,到正式成为鸟类学研究生,带着自己的初步成果来到南宁鸟会。两年以来,回首走过的路,感慨良多。非常感谢一路上给予我帮助,与我有过交流的所有老师、同学、同事们。是与你们的相遇使我能够站在今天的这里,发挥属于我的微薄力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此次大会为我院师生搭建了与国内外顶尖专家对话的高端平台,彰显了我院在鸟类学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与学术影响力。参会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研究经验,聚焦鸟类保护与生态安全重大需求,持续深耕学术研究,为推动我国鸟类学研究迈向新高度贡献力量。

 

                    文字:肖雅心 陈佳怡

                    图片:陈佳怡 肖雅心

                        图文排版:陈佳怡 肖雅心



北京师范大学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100875